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座次: 中国的主席台情结
发布日期 2013-11-25  人气:1242
 

座次: 中国的主席台情结

 
我们这个民族是非常讲究座次排序的。
 
小时候看《水浒传》,好汉们是陆续上梁山的,每当一伙新的好汉到来,就要重排座次,规模大的似乎有四次:第一次林冲上山,连林冲共5位头领,因为坐地虎王伦狭窄的心胸,给林冲这个过江龙排的位置是第四,;第二次晁天王等人入伙,林冲火并王伦,十一个头领,按贡献大小排座次;第三次宋江上山,头领40个人,排座次较简单,除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外,其余的老的坐在左边,新上山的坐在右边;第四次攻破东平、东昌二府,大军凯旋而归,梁山泊大小头领正好108位。都是有本事的人,宋江显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政客手腕,用一块石头就解决了极其复杂、棘手的座次问题,108人本来就是天罡地煞星下凡,他们的座次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难怪梁山那么多英雄,被一个“孝义”黑三郎小小衙司摆弄得服服帖帖。
 
《红楼梦》里也写过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座次问题,那也是相当地讲究的,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用餐时是这样描写的:“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这么坐。’黛玉方告了坐,就坐了。……迎春坐右手第一,探春左手第二,惜春右手第二。”由此可见,按传统习惯,左为上,在同辈之间,左边的第一个位子应该是客人的座位,然后本家人依次而坐。
 
《西游记》里写玉皇大帝那里的秩序,活脱脱一个封建朝廷的翻版,孙悟空胆敢破坏现存秩序,便被打入五行山下压你五百年;而释迦牟尼那里,也是秩序井然,后来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在西天极乐世界也找到了他合适的位置。
 
一直以来,中国的神仙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没有整体的编制,谁强谁弱好像也不明确,《封神演义》演绎出一个封神榜来。众神仙排定座次,从此以后,神仙都处于这个体系之中不再有僭越,新神仙似乎也不再出现了,可见三界之外其实也在三界之中。
 
古代的不消再说了。在当代官场,职务众多,层级复杂,官员的官职有大有小,资历有深有浅、地位有高有低、份量有轻有重,官员之间聚会频繁,关系微妙,要理出个头绪来很不容易。因此座次学在当代几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已成显学,谙熟于胸者事事通达,懵懵懂懂者处处碰壁,令人叹为观止。
 
会场是最能够体现官场秩序的地方,人们的地位、级别、分量在会场上表现得最直观。特别是主席台上的座次,那是官员的命根子,不但一、二、三号不能颠倒,就连四、五、六号、N号……都不容错乱。谁在排座位上出了差错,谁就会吃也吃不了,兜也兜不走。因此会务工作人员在这方面是特别小心的,根据规定首先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组织机构排列;然后按正职、副职排列;副职较多,按资历排列;资历相当,按姓氏笔画排列;这样就排出次序了。接下来要摆放写有其本人姓名的桌签,桌签的摆放原则是前为上,后为下;中间上,两侧下,左为上,右为下。当领导人数为单数时,一号领导居中,二号领导排在一号领导左边,三号领导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双数时,一号领导、二号领导同时居中,一号领导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二号领导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有一些大型会议,出席的领导多,让领导自己找座位很不容易,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会务工作者引导领导就座,二是印出座次表发给大家,领导们一看就知道自己在第几排,第几位,一目了然。有时候,由于会场条件限制,主席台地方小,只好请一部分领导屈尊到台下就座,而台下的座次仍然是不可疏忽的,这种会议的参加者就分成了三类人,坐主席台的、台下席前有小桌有桌签有人给倒水喝的、台下席前无桌随意坐的。有时某单位或某团体举行庆典,邀请兄弟单位或团体的领导参加,由于对到会的人数掌握不准,所以在把主席台的主要领导和主宾安排好后,还要把台下的前三排留下来备用,临到开会前坐不满,再让后面的人填补,经常开会的人就有了经验,一是不坐前三排,那是为主席台“蓄洪”的区域。二是不坐后三排,容易被叫起来填空。与此相仿的还有开完会照相的座次、照完相参观视察的行走次序、参观完吃饭的饭桌上的座次、晚上看文艺演出的座次……,都要以此类推。常搞会务工作的人算是深有体会:大型会议和活动,只要座次排好了,会议就成功了一半。
 
主席台这玩意儿,应该是中国的国粹了。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某一级别的领导,那位置、秩序都非常讲究,如果会议主办者万一考虑不周,主席台的位置安排出了问题,肯定挨板子,重的,可视为政治事故。尤其是座次问题,不搞清与会者身份,很难定下来。即便打听清楚了,也有个职级区别、主客区别、企事业及行政级别之间种种不同身份的区别折算问题,反复斟酌,请示领导,才定得下来。最怕的是某位领导突然缺席或临时莅临,于是原定的席位座次又要打乱,重新折算,重新排列,重新请示,才能定好座次问题。这种难处,不是张罗其事的人很难体味。
 
不熟悉的看官会问了:开会的功能无非是让与会者注意发言的内容,仔细听、深刻领会、以后贯彻云云,台上有一个席位不就够了吗?人多就轮流上去说嘛,增设个主席台干什么呀?坐主席台的多数并不发言,不过是亮亮相而己,不是多此一举吗?这给设置会场和主办会议不是增添了很多麻烦吗?
 
呵呵,看起来排座次好象仅是一个简单的会务安排,其实暗含了一个社会对人人平等这一理念的认识和实践。不排行不行?恐怕不行。在中国,主席台的设置并不在于其会议功能和会场效率,会议没有主席台,听众就不听了?或听不进去了?有了主席台,与会者对会议精神就听得进一些,吃得透一些?当然不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欲知主席台,妙味在官场。主席台的功能在于它传达了官场信息,展示了特定时空即某块地盘里权力的等级、规格、席位等,它传播的是官场价值观。
 
第一、主席台是官场排位图、职权座标系。它首先给了公众官场的信息:这一块地盘,你所在的时间空间,权力是由那些人行使的,达到这种级别的有多少、其排名如何。例如,书记第一,行政正职第二,管党群的书记第三,依次类推。谁比谁的职权要大些,多些,从主席台的座次一眼可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现代官场座次也关系到权力秩序,是万万不能乱的。
 
第二、主席台是权力示众台、政治晴雨表。主席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权力的示众,权力的展示。它传达了一种政治信息:上面有坐位的,至少是权力的拥有者。因此,它是一种待遇,对官员来说,坐上去,是一种政治安慰,一种业绩肯定。在不安全的时候,一坐主席台,政治官能症、政治高血压、政治恐惧症等病情,一般可以缓和下来。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发生过人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即将咽气,而子女和亲属却坚决将其扶上主席台的怪事。“那怕只有一口气,也得让他上主席台。”子女和亲属们的态度就是这样坚决。亲属们这样做,自然有他们的苦衷。因为你一旦不能在那上面坐一坐,亮一亮相,就有可能被认为已经发生问题,甚至被打倒了,在那时,从主席台消失,是完全可能祸及家属的。
 
第三、主席台是官场平衡木、心理按摩器。都是一个级别,凭什么你上台发言,我只能坐在下面听呢?你总得体现一下身份呀。让我跟大家一样,坐下面听,我不是沦为众生,就显摆你发言者一个人了?不行,得有个表示,向公众有个交待!于是,就有了这个办法,坐主席台。同等身份,或者达到某个级别、某个档次的都一起坐,一起亮相,这才平衡了。哈,坐在这儿,那感觉还真不错,就象心理上被舒服地按摩、烫熨了一般,值!
 
有这些功能,设置主席台,当然就在情理之中了。主席台价值观,从孔夫子的“礼”教开始,经几千年浸润,已经深入到中国人骨子里和灵魂中,变成了一系列规矩、一系列等级区别、一系列度量分界的行为规范,它开始以血缘关系纽带为基础,慢慢发展到社会各方面,使中国人特别注重于人际关系和行动范围。衡量价值,要用一定范围的人际关系座标作为参照,同一位置的,都要平等,因而在会议上,要设个主席台。至此,是以官为本,还是以民为本,就毋庸置疑了。人们经常责怪克拉玛依大火中那个喊“让领导先走”的人,其实对官本位已经浸透到骨髓里的国人来说,那不过是他下意识的喊叫,最应该责怪的是那些先走的领导,如果他们心里真的惦记着在场的少年儿童,尽管面临着死神的威胁,也不会先走了!
 
当官应该坐主席台,这想法,不仅仅是一定级别的领导才有,而是很多中国人意识或潜意识深处都存在着的想法。在很多方面有所表现。譬如说吧,饭桌上的席位。你到乡村里去,某家做好事请客,老人们把座次分得明明白白:舅舅坐哪儿,伯伯坐哪儿,姑爷坐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都象网络座标一样,范定了每一个人的席位和活动范围。这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主席台位次。再譬如说,亲戚称谓,也是主席台意识的反映。中国人的亲属称呼相当复杂,人家一个SISTER,我们得分别出若干种:姐姐、妹妹、堂姐、堂妹、姑、表姊、表妹、表姑、婶、表婶、堂婶等等,复杂得很。很多人不一定分得清,但也有不少人以分得清辈份和亲疏而自豪,而受到尊重。这种种称呼,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每个人在群体社会座标系上的定位点,你的言行、作为,必须跟这个身份相称,不能愈矩。中国人群体生活中这种尊卑长幼的区分已经成为一种习焉而不察的习惯,一种骨子里头的意识。人们习惯于社会安排给自己的席位,习惯于社会棋盘上的活动点,习惯于人际关系宝塔中的层次。不属于我的位次,我不想;有了那个位次,就得给我坐。不给我坐,就等于不承认我,那是不能忍受的。想法设法,大闹天宫,也得坐到那个位子上去。官场上,主席台的位次排列,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这种价值观的反映。
 
中国人特别讲究论资排辈。君臣父子,长幼有序,不能有丝毫差池,否则就是大不敬,就是“竖子无知”。一句“你算老几?”足可以戗得你小脸黄里透白。座次,挑明了就是个论资排辈问题。高校排名、商家排名、演员排名、城市排名,凡事都得排排名次,讲讲位置。小时候学儿歌“排排坐,吃果果”,长大后才知道,这“果果”要想吃到嘴里,首先要论而排之,计而较之,马虎不得。
 
这种以家庭和社会为座标,安置每个人,框起每个人的价值观,已经深入到咱们骨髓里了。成为了一种超具体时代、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主席台情结,它到底是枷锁呢,还是凝聚力呢?
关键词:礼仪论坛
摘要:
返回顶部
湖北省礼仪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