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礼仪教育中一个文化细节:服饰“左右衽”
发布日期 2013-11-25  人气:1371
 
    礼仪教育中一个文化细节:服饰“左右衽”
 
王子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克陵(武汉大学)
一、问题的提起
    一个小情景对话。一位海外华人,投宿中国内地一酒店,忽发感慨:“怎么搞得,这家酒店的服务人员穿死人的衣服?”“怎么回事?”“您看,这些女服务员穿的迎宾服,都是‘左衽’,这是死人穿的衣服呀!”“活人穿的衣服是‘右衽’,即开胸衣襟的左襟,压在右襟上扣纽扣。死人穿衣,则是右襟压左襟,称为‘左衽’。这是服饰的普通礼仪,难道内地人不知道?他们不知自尊,也不尊敬客人,真是一团晦气!”
 
    这位华人,长期生活在海外某华人区,因为未经历中国内地那么多的革命与运动,受到的中国传统教育比中国内地人多,且有相当的世传中国文化习俗,因而知道服饰“左衽”与“右衽”的文化区别。问他,“你看,中国内地大街上,无论老少女性,穿的衣几乎都是“左衽”,这又怎么说?“那没关系。大街上的个性自由,不涉及群体正式场合面对,随便怎样都无伤大雅。”华人此话,道出了“左右衽”在“流行——时尚——礼仪”之礼仪三层次的场境区别,尤其点出“习俗”的自由特质。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左右衽”礼仪说。
    按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词源》对中国古籍的搜检,“左衽”有两类意思。
1,指古代中原华夏以外的落后族群。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尚书.毕命》,传记约三千年前西周初时,周康王对大臣毕宫说周公辅佐成王治国之功:“四夷左衽,罔不咸赖”。意思是华夏周围“四夷”方国,和衣着“左衽”服饰的落后部族,都宾服于周。“左衽”在这里泛指落后的族群。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在其经典《论语.宪问》中,谈到齐国名相管仲佐齐桓公成霸业之事功:“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以霸主之威,相对减少了诸侯的争战混乱。)民于今受其惠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会社会倒退至被发左衽,沦为落后民族。可见,“左衽”象征落后野蛮。
2,指死人安殓时穿的衣服。两千年前的儒家经典《礼记.丧大记》:“小殓大殓,祭服不倒(倒放),皆左衽。”汉朝经学家郑玄注:“左衽,衽向左,反生时也。”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疏:“衽,衣襟也。生向右,左手解袖带便也;死则衽向左,示不复解也。”这里指出“左右衽”的生理行为特征,“右衽”便于衣带结解,亦便于以后出现的纽扣扣解。“左衽”不方便,于是作为逝者之衣,表示再也用不着去解结了。所以,“左衽”被作为死人衣,意象为死亡。此丧仪历史与传承久远,今天的安殓衣,仍然一律为“左衽”。
3,另一种衍生义:流行与时尚,约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历战国,而至一千七百年前的魏晋时期,以楚国“狂人”——佯狂,被发为起项,至魏晋名士不拘小节,袒衣跣足,批发豪饮,或裸体高卧“以天地为衣、床”以待宾客。或“长啸”震山林,或服食丹药以致狂妄等,包括衣不适体,行不?规矩的一些非礼仪行为。这就是所谓社会道德中的叛逆,文化中的“另类“,行为中的“酷”。不管是死人活人的东西,也不管是礼仪之邦或蛮夷之族的东西,都拿来作为“名士”狂放行为的文化符号,是对正统儒教礼仪的另类行为。
 
三、“左右衽”的现代风景
    以“左右衽”区别华夏与蛮夷的“华夷之辩”的社会人类学礼仪,随着华夏与蛮夷的交会融合理念发展,至今已淡薄。中华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左衽”们都成为中华兄弟。而以“左衽”作为逝者安殓礼仪,至今流传于广大的民间。
    “左衽”,以其适合人类衣着技术,则一直成为文明符号,象征生命、高雅、礼貌。传统的中国男式长袍、女式旗袍,以及“国服”中山装、唐装,都为右衽,外国传来的西装,男装全为右衽。在几乎所有正规的礼仪活动中,以上右衽服都是规定的“礼服”。
    检索“文革”以前的服装期刊,和“文革”以后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时尚期刊,男式服装流行与时尚一直以右衽为主流,而女式服装则变成以左衽为主流。此流行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是典型的外来时尚,在法国、英国的时尚期刊中,可寻到其源头。窥析武汉市的父女商店时装与街头及居家常装,几乎全部是左衽!可见,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妇女服装“左衽”由流行而变成了时尚。
 
四、怎样看待“左右衽”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社交礼仪和旅游服务礼仪的教材中,几乎从不谈“左右衽”这一文化细节的评论,而有非常标准的服饰模型样板套用,即只有“规定”,而缺少文化评析。这样,由时尚而上升到礼仪的“左衽”,就会变成如本文起头所举那位海外华人眼中的“晦气”之符号。
    “礼仪空间”,是群体文明面对的场景空间,当然得有共识至认同的服饰礼仪符号。“文明”一定是令处于“礼仪空间”或称“正规”场合中人们感到愉快而庄重的美好视觉形象与意象,这就是“文化”。显然,需强调的是,这“文化”必须经大家了解,然后从“共识”达到“认同”。至于民间的个性“另类”、“酷”,那是个人自由空间文化,不在“规定”之类。
    因此,“礼仪”需“添加”文化之课。以服饰“左右衽”礼仪为例,本文提出了礼仪教育的“文化”结构项。
    国内的一些电视台,曾出现新闻播放中女主持衽身着“左衽”之景。她面对的是亿万观众——电视新闻“受众”,受众们不仅是新闻消息受众,同时也是“文化受众”,因而希望看到令人愉快,又感到庄重而美好充满鲜活生命气息的文化形象与意象。
关键词:礼仪论坛
摘要:
返回顶部
湖北省礼仪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